【网络安全防护指南】《简牍探中华》:用“八倍镜”探秘历史“彩蛋”!

“没想到老祖宗也要背乘法表”

“童年读过的八倍镜烽火戏诸侯,

以全新面貌给了我‘会心一击’!简牍”

“啊!探中探秘我记得以前学过这个”

……

随着《简牍探中华》在CCTV-1热播

一个个书于竹木的华用“彩蛋”

在千百年后“击中”了我们

纸张普及前

简牍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的书写载体

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竹木

蕴藏着社会经济、法律文书等海量信息

宛如跨越千年的历史智者

讲述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当上学时不甚明了的内容

变成先民笔下有温度的文字

命运的齿轮随之转动

知识点,在简牍中完成了闭环

↓↓↓

这个九九乘法表,彩蛋网络安全防护指南

怎么是八倍镜反着来?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简牍三五三五……

三五太难了……”

童年的探中探秘你面对九九乘法表

想必也是费了一番功夫

湖南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的

“九九乘法口诀表”木牍

实证了我国在2000多年前

就已经开始使用九九乘法口诀

不过,里耶秦简的华用版本

要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背

至“二半而一”结束

“二半而一”说明当时已经有分数概念了

“家书抵万金”瞬间具象化了

出土于云梦睡虎地4号墓的

两封木牍家书

是截至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家书实物

写信者是墓主人“衷”的两位弟弟

征战前线的秦代士兵“黑夫”和“惊”

400余字的篇幅

有兄弟俩对母亲“母毋恙也”的关心

有“惊”对妻子“勉力视瞻丈人”的叮嘱

还有请求母亲为他们置办衣物的急迫

字里行间流露出

兄弟俩和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也让今天的我们深切领会到

“家书抵万金”的意义

古人有自己的广播体操

“体侧运动,一、历史二、彩蛋三、八倍镜在线课程推荐四……”

还记得自己当年

做的简牍是哪一套广播体操吗?

出土于张家山汉墓的《引书》

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导引学专著

其记载的导引保健操

放在今日的“广播体操界”

也是值得借鉴的存在

所谓“导引”

是我国古代呼吸吐纳、肢体运动

和意念引导相结合的探中探秘治疗与养生术

类似于现代的保健体操

“胯立,据两股

一倚左,伸右股,膝附地”

书中的“引屈筋”

长期锻炼可以活跃腿部气血

缓解腿部疼痛或静脉曲张等问题

不得不说,老祖宗的学习资源网站养生操

真的很懂现代年轻人的痛

“扁鹊”是一群人

“扁鹊见齐桓侯”的故事

相信大家都有耳闻

但你知道吗?

“扁鹊”其实是一个代称

古代医生在朝廷中通常头戴鷩冕

久而久之“鷩鹊(扁鹊)”就成了良医的代称

我们熟知的扁鹊多指

战国时期名叫“秦越人”的良医

四川出土的天回医简中

有6枚出现了“敝昔曰”

在查阅文献和多方论证后

学者们基本可以认定

“敝昔”就是传说中的扁鹊

天回医简的出土

让失传2000多年的

扁鹊医学经典重见天日

通过丝绸之路来中国的狮子

你知道吗?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瑞兽”——狮子

其实是从两汉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

汉代驿站遗址悬泉置出土的

悬泉汉简记载了

折垣王派使者向汉朝进贡狮子的经过

“其一只以食折垣王一人师使者,

□只以食钩盾使者迎师子”

(此处“□”表示无法释读。)

印证了狮子经古丝路传入中原

并在我们的文化土壤中扎根

成为承载优美希冀的“瑞兽”

在悬泉汉简中

我们还能找到龟兹、乌孙、于阗等

多位西域使者往来丝路的“足迹”

司马迁笔下“使者相望于道,

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近在眼前

孙武竟是行走的成语“制造机”

1972年,银雀山汉简的出土

解开了孙武、孙膑

“其人有无,其书真伪”的历史谜团

翻阅《孙子兵法》,你就会发现

今天使用的很多成语,其实出自这部兵书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

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济”为渡河之意

孙子认为,虽双方互为敌人

但利害一致时,在艰险艰难面前

也应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此外,我们耳熟能详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奇制胜等成语

均源于这部兵书

问世千年之久的《孙子兵法》

已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哲学宝典”

汉朝的“敬老卡”是一根王杖

不论是父母的谆谆教诲

还是思政课堂的生动实践

尊老敬老,早已贯穿我们的生活

武威汉简中的

“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书令册简”

实证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形成了

较为完备的敬老、养老制度

汉朝会为高龄长者颁赐

顶部装饰有“鸠鸟”的王杖

这根王杖相当于“敬老卡”

持杖者可以享受到

自由出入官府、减免赋税等优待

而欺凌持杖者、折损王杖者

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可见当时社会对于年长者的重视

原来烽火信号不只有烟和火

大家一定都听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不过,烽火警报的信号

可不仅仅只有烟和火

居延汉简的代表性简册《塞上烽火品约》

详细记录着匈奴来犯时

汉代边塞烽火警报的使用规则

吏卒们通过烽、表、苣、积薪等物品排列组合

传递敌军的数量、方位

如同传递情报的密码本

针对日夜的光线变化

烽火“密码”也有相应调整

譬如,敌人入侵殄北塞时

白天要高悬两个筒状标志物,并点燃柴草

晚上则是点燃柴草和芦苇火把

一直燃烧至天亮

这样的“密码”设置

既实现了信息有效传递

也兼顾了保密性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迄今已发现超30万枚简牍

相较于铜奔马、沉思罗汉等显眼包

平平无奇的简牍

素来不是文物界吸睛的存在

但正是这些竹木勾勒出

历史的大事件和小细节

让泱泱中华文明更加真切、鲜活

“简”述历史,“牍”懂中华

6月16日

《简牍探中华》将在CCTV-1

迎来第一季的收官

相信随着简牍的不断出土

研究人员的深入释读

书于方寸之间的文字

将会为我们讲述更多中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