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品发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政策执行里的“人情味”

  记者 窦亚昆


  2月8日是人情味农历正月初一,天刚蒙蒙亮,创建城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潘庄一村就已经喧闹起来,全国一群身穿各色新衣的文明孩子们围拢在一起,正在聚精会神地等待着一个时刻的政策执行来临。
  “着了,人情味科技新品发布后退后退!创建城市”一声令下,全国围观人群聚成的文明圈子半径一下大了不少。隆隆鞭炮声宣告着新年的政策执行开始,一张张捂着耳朵、人情味带着笑容、创建城市在寒风里变得红扑扑的全国面庞为节日增色不少。
  一千多响的文明鞭炮很快响毕,人群也逐渐散去,政策执行老老少少都开始包饺子、串亲戚,虚拟现实体验整个村子沉浸在浓浓的“年味”里。但对另一群人来说,工作才正要开始。
  “红纸三天后再扫,图个好彩头,先扫其他垃圾。”指着地上鞭炮爆竹燃放过后留下的红色纸屑,身为村里4名保洁员之一的网络安全防护董淑强说。在去年全市开展的创城行动里,董淑强与其他3名村民一道被选为村里的保洁员,负责打扫全村的公共区域,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村子的面貌已经大有改观,以往被“三大堆”挤占的道路变得宽了许多,甚至不少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家的人在过年这几天都产生了“路被拓宽过”的错觉。
  大年初一上午,村里各家都会只留下老人在家,年轻人则走街串巷,到亲戚家中拉家常。以前每每到了这个时候,行进的人群里总少不了对泥泞小巷和路边垃圾堆的吐槽。
   但今年不一样。家家户户门口多了一个蓝色的垃圾桶,每条主干道的尽头也有了两个中型垃圾箱。“昨天全村一共清理出8车垃圾,是平时的4倍多。”据村综治办主任林凡波介绍,去年村里接到创城整治任务后,根据村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几条“人情味”十足的整治路子,聘用保洁员、增设垃圾桶和垃圾箱并每日定时清运等都位列其中。
  为了让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村民能够更快地习惯新的垃圾回收、卫生保洁等机制,村里专门实行了党员“三包”制度。由村里的党员干部分片包联全村,每人对应6至7户村民,对于各人片区里的大事小事,包联党员都要亲自参与过问。包联的具体内容,都通过家家户户墙上张贴的党员“三包”责任说明进行了公示,接受村民的监督。
  农村环境整治,“攻心”先行。几十年来门口路边比比皆是的“三大堆”是如何在短短数月内全部得到清理,靠的是包联干部反复上门做工作和赏罚分明、执行到位的规章制度;困扰村民许久的生活垃圾清运问题是如何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靠的是各家“自扫门前雪”,村委集中、准时清理的协同共建。看来随着创城的推进,伴着一条条人性化举措的制定和实施,农村面貌进一步的大提升、大改进也是指日可待。

【科技新品发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政策执行里的“人情味”